logo

相关文章

实践中学习与成长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陈其兰老师教育艺术一例

广文学子在全国“挑战小勇士”比赛中金牌、奖牌双获第一

我校被评为潍坊市朝阳读书活动“十佳学校”

让勤俭节约成为每一个人的美德-----从食物浪费说起

发布时间 : 2012-10-26 00:00     发布者:潍坊广文中学

 

 

让勤俭节约成为每一个人的美德
-----从食物浪费说起
 
偶然在学校餐厅吃午饭,饭后看到的是学生秩序良好地收拾自己的餐盘,但不经意地一眼看去,垃圾收纳箱里赫然有若干馒头、包子、油饼,剩菜更不必说,突然就想说说食物浪费的问题。
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等传统教育。广文餐厅更是大字号醒目位置书写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这些文字恐怕就成为大家习以为常然后熟视无睹最后明知故犯的背景。现如今,我们真的要警醒了。
据报道,我国餐饮业浪费严重,每年浪费的粮食可养活2亿人。而目前,中国仍然有1.2亿贫困人口。学校食堂成为浪费食物的“重灾区”,中国农业大学的教授武维华称,根据对北京数个大学餐后剩菜剩饭情况的调查表明,倒掉的饭菜总量约为学生购买总量的1/3左右。如果按全国大专以上在校生总数2860万人(2009年底数据)计,每年大学生们倒掉了可养活约1000万人一年的食物,这仅仅是大学,延伸到中小学呢?多么惊人的数字。我国目前年产粮食4500亿公斤,而浪费掉的粮食约450亿公斤,占10%。这个数字足以让我们每个人警醒、反思。
虽然多数学生认为“勤俭节约”是一种优良传统应该提倡,之所以浪费主要原因是当今学生之间互相攀比和爱面子的心理。包括去饭店吃饭打包一样,怕丢面子,被人瞧不起,是浪费的不良风气弥漫了整个社会。可是,仅仅在几十年前,饥饿还是很多中国人的切肤之痛,如今问题还在,但是刚刚远离饥饿的我们似乎迅速忘掉了过去,当温饱不再,还会有什么面子可言?中学德育课应把节约纳入进来,让学生树立崇俭抑奢正确的理念,认识到节约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素质、一种责任、一种公德。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水平较低的国家。过去,我们习惯用“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来概括我国的特点。其实,相对于人口来说,我国不仅地不大,物也不博。每年耕地逐步减少,人口却越来越多,我们的人均拥有量其实是少得可怜。其实,要做到节约并不难,只是量“出”为“入”,按需采购即可,若是每个人购买食物时都考虑到食量,并不会造成太大的浪费,即使剩下也要养成打包的习惯。这一点上海做得最好,为了不浪费食物,有的餐厅甚至规定“吃剩的食物不打包要交罚款”,我们不禁为他们的做法叫好。大量的食物垃圾也让地沟油有可乘之机,这些餐厨垃圾又需要耗费多大的人力、财力去处理,而且对环境的破坏也很大,有的是无法弥补的。从表面上看,浪费只是个人的消费方式,然而从本质上讲,浪费粮食就是浪费资源,珍惜粮食就是尊重劳动。它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修养。 
金利来集团董事局主席曾宪梓有一次与应邀赴港的贫困大学生交流,说他每餐半碗饭、一点肉、一点青菜,一餐消费10元钱。当天,曾宪梓与贫困大学生共进午餐,饭后,他亲手将桌上没吃完的点心收集打包,此举令在场的所有学子深深震撼。要说曾宪梓比谁都有钱吧,他投巨资内地办教育的善举众所周知,从曾宪梓先生这面镜子中不难照出我们自己。08年,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张国华也曾就潍坊一中学生家长送饭问题向全市中小学发了公开信,倡导生活教育,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携手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示范,让勤俭节约成为每一个公民的美德。你说我们的教育还缺失吗?
每年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第二天则是世界消除贫困日,这两个日子总是在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不要忘了那些贫困的人。无论怎样,我们都应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从单位做起、从一个社区和城市做起,公民素养的提升便指日可待,我以为。
                                                       (赵东梅)

对省级人民政府
履行教育职责情况
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