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相关文章

潍坊广文中学潍坊文华学校项目式学习活动方案

历史学科假期项目式学习活动方案

思政学科全民战“疫”主题研究学习

如何正确对待考试和成绩

不要根据刻板印象,给孩子贴上标签

我的《论语》备课札记(二)——长养爱的能力

发布时间 : 2016-10-09 00:00     发布者:潍坊广文中学

 

【原文】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备课札记】
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33岁。在《论语》一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承接上文孔子的“三乎”,有子说: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在这里,我们先从“孝”和“弟”谈起——“孝”,是对待父母应有的正确态度;“弟”,同“悌”,是对待兄长应有的正确态度。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孝者,子承老也,代代相传;弟者,尊敬兄长,友爱同人。这样一纵一横,培养成起我们最基本的爱别人的能力,构建起一个立体圆融的强大的正能量“场”。
“孝”“弟”都是与“敬”连在一起的,这两个字的根本就在于由内而外的,潜滋暗长我们心灵深处爱的能量,让我们用一颗诚敬之心对待自己的父母、兄长,并把这种能量不断充实,扩大到对待自己的同学、同事、师长、上级……试想,一个人如果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生活在爱的世界里,这个人就获得了个人成长、学业进步、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这个强大的力量足可以让他笑看风雨,笑对人生了。
“孝”,还包含了“养”的意思。我个人认为,孝养父母,也是有层次的,从低到高依次是:养其身,养其心,养其志。养其身,物质是基础,是第一位的,但如果仅有“养”,而没有“敬”,那就是孔子所批评的“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第二个层级“养其心”,就是要做到孝敬、孝顺,让父母放心、舒心、安心;再往上走是“养其志”,我觉得,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就是自己受再多的委屈,只要子女能成才、成器,父母也就知足了。承父母之志,让父母没有实现的人生理想在自己身上得以实现,这才是大孝。历史上用“孝”做谥号的帝王并不多,秦孝公就是其中之一。贾谊在他的《过秦论》中写到:“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而在孝公继位之初,秦国远不是这个样子的,在他出生前秦国经历了几代君位动荡国力大为削弱魏国趁秦国政局不稳之机夺取了河西地区。他的父亲秦献公继位后割地与魏国讲和安定边境迁都栎阳修养生息并且数次东征想要收复河西失地无奈愿望没有实现便去世这时年仅21岁的秦孝公嬴渠梁正式登基,他所面对的是一个没有任何生机、正在加速滑向坟墓的王国。但是嬴渠梁重用商鞅,修明法度,强力推进变法,在他近二十年的苦心经营下,秦国奇迹般地崛起了。公元前340年,秦国率军攻打当时最为强大的魏国,取得了巨大成功,魏国被迫放弃大片土地甚至国都安邑而迁至开封。秦孝公终于把老爹“献”出去的国土又重新纳入版图,真称得上一个“孝”字了。
有若认为“孝弟”是“为仁”之本,这对于我们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在某个历史时期,“孝弟”可以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我们应当以与时俱进的态度,抛弃其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将其纳入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核,并将这一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对省级人民政府
履行教育职责情况
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