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相关文章

潍坊广文中学潍坊文华学校项目式学习活动方案

历史学科假期项目式学习活动方案

思政学科全民战“疫”主题研究学习

如何正确对待考试和成绩

不要根据刻板印象,给孩子贴上标签

第八讲

发布时间 : 2017-02-20 16:07     发布者:潍坊广文中学

第八讲:和为贵

——我的《论语》备课札记(8)

【原文】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备课札记】

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一幅气势恢弘的文化画卷,向世人展现了从传统向现代发展中的中国新面貌。“礼之用,和为贵”,穿越历史的缶声、刚柔相济的太极、灿烂绽放的笑脸在变幻流动的光影中,向世界展现了中华“和”文化的魅力。当时,共有5句《论语》中的句子入选此次奥运的迎宾语,其中就有有子的这一句。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先王们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后来引申至一切外在的礼法、规章、制度,包括我们后世所讲的法治等,都可以纳入“礼”的范畴。孔子一生奔走呼告的正是这个“礼”。孔子生活在春秋,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周王朝已是日落西山,周天子的号召力也已远非昔比。第一个称霸的齐恒公就是利用了“尊王攘夷”的策略来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的。可见,当时的“王”已经不怎么被人们“尊”了。所以,孔子号召大家要“克己复礼”,要重新收拾已经膨胀了的野心,从根本上改变“臣弑君,子弑父”的社会乱象,用“周礼”来规范社会秩序,让政治重新走向正规。可惜,当时的各个诸侯国都在忙着搞军事扩张,疯抢地盘,老子拳头大,有枪便是草头王,基本上没有哪个当权者理会孔子的这一套。所以,周游列国,历尽14年的风雨漂泊,夫子自嘲“累累若丧家之犬”,最终也只能认命——“丘之不济,命也夫!”

这一则中的“和”是儒家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礼记·中庸》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杨遇夫《论语疏证》写道:“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和今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孔门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法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有子在本章提出的这个观点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我们既强调礼的运用要以和为贵,又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门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更不是做人和事佬,做事和稀泥。

接下来,有子继续谈“礼”:

【原文】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备课札记】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有子的这段话,表明他对“信”和“恭”是十分看重的。但是“信”和“恭”都要以“礼”为标准,不符合于“礼”的话绝对不能讲,讲了就不是“信”的态度;不符合于“礼”的事绝不能做,做了就不是“恭”的态度。这是讲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

应当说,这一则是上一则的引申和发挥。“礼之用,和为贵”就在于用礼、乐的精神来实现政治的有序,社会的和谐。作为一个人,礼乐是致和的良药,“礼以居敬,乐以导和”,富而好礼,贫而乐道,外在的庄重与内在的丰盈相和谐,定会呈现宁静、祥和的君子之风。对于一个社会,礼乐的精神更能促进和谐,让人们在一定的规则框架内运行,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这样的基础上,再以文化之,以乐导之,使民风趋向淳厚,政治走向清明。

对省级人民政府
履行教育职责情况
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