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相关文章

潍坊广文中学潍坊文华学校项目式学习活动方案

历史学科假期项目式学习活动方案

思政学科全民战“疫”主题研究学习

如何正确对待考试和成绩

不要根据刻板印象,给孩子贴上标签

第九讲:垂拱而治

发布时间 : 2017-03-09 16:26     发布者:潍坊广文中学

第九讲:垂拱而治

——我的《论语》备课札记(9)

 

【原文】

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备课札记】

孔子说:“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此篇承接上篇《学而》,取篇首二字 “为政”,看似随意,实则有意——“学而”为体,“为政”是用,学以致用,这正是儒家培养人的高明之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如何达到至善的人生境界?学习是放在第一位的,学习的功用就有于“明明德”,彰显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接下来呢?就要为政,在服务民众的过程中追寻人生价值的实现。所以,儒家没有关起门来的圣人,这一思想后来影响到佛教,佛教传入中土之后,就把“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作为“净业三宝”,将普渡众生作为修行的不二法门,佛家讲“欲作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也就是服务民众的意思。

再回到这段话上来,《论语》可以说是微言大义的,因为它没有对话的对象,没有讲话的背景,没有前后文,所以就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段话到底是孔子对谁讲的?在什么情况下讲的?都不得而知。所以,我们也只能望文生义了。“为政以德”,就是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以德治国,而非严刑峻法。我们讲的垂拱而治,就是出自儒家的经典《尚书》——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垂拱就是垂衣拱手,什么也不要做,这与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如出一辙。为什么这样讲?因为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在上位者只要做到无为、好静、无事、无欲,也就是要做好“北辰”,而百姓自然就会自化、自正、自富、自朴,从而实现“众星共之”。当然,现实政治并不是这样绝对的。但是,无限制地刺激百姓的欲求,过度地调用民力,民风就不再纯朴,民风不纯朴,各种社会乱象就会随之而来,于是各种法令条文、严刑峻法也就接踵而至,各种社会矛盾便急速加剧,最终就会打破和谐,分崩离析。

孔子最推崇的政治就是尧舜禹时代,所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史记》记载尧帝“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接近他如太阳一般,远望他如云霞一样灿烂。他富有而不骄横,高贵而不傲慢。古书说他“茅茨不剪,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裘,夏日葛衣”,也就是说,他住的是用没有修剪过的茅草芦苇、没有刨光过的椽子盖起来的简陋房子,吃的是粗粮,喝的是野菜汤,冬天披块鹿皮,夏天穿件粗麻衣。所以,他可以做天下人的表率。后来,他把位子传给舜。他为什么会看中舜呢?相传舜的父亲瞽叟和他的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传说中说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最终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这可以说是“为政以德”了。

接下来,我们看下一则:

【原文】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备课札记】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刚才孔老师还在讲为政,这一会儿就跳到《诗经》上来了,所以近代有很多学者认为《论语》编得不严谨,东一句,西一句,没有章法,于是就要推倒了重编,按什么为学、为政、德行来重新分类,并命之为什么“新论语”。我粗略地翻了翻,不觉好笑。我想,也就是现代人有这样的自信。我们先不说《论语》的“东方《圣经》”地位,单就从文章学的角度来讲,也是非常严谨,非常精密的,如《学而》开篇明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直说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全篇以“三乎”发端,气势一贯而下,至篇末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收束,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字字珠玑,琅琅上口。就说此篇,之所以拎出“为政”二字为题目,就在于全篇皆围绕此二字展开,《诗经》重在以文化之,《孝经》重在以德化之,这不都是“政者,正也”的要义之所在吗?为什么讲《诗经》,就在“思无邪”,就在诗教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中和人的感情,提高人的精神层次,从而达到移风易俗,淳厚民风的政治功效。所以下文讲:

【原文】

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备课札记】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教来整顿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这一则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 这就是中国政治的特点,政教合一。所以《尚书》上讲“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就是说作为一个领导者,既要作君,更要作师。要担负起为人师表,教化民众的重任。清代名臣曾国藩认为做督与为师是一样的,不外乎“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用自己的诚敬之心待人、处事,影响与感化众人,从而形成合力,则天下无不济之事。所以说,为政者首要是“居其所”,立于正位,修身正己,然后用德行感化民众,用礼乐教化民众,最终达到“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对省级人民政府
履行教育职责情况
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