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相关文章

潍坊广文中学潍坊文华学校项目式学习活动方案

历史学科假期项目式学习活动方案

思政学科全民战“疫”主题研究学习

如何正确对待考试和成绩

不要根据刻板印象,给孩子贴上标签

王瑞英学习我校改革的思考与启示

发布时间 : 2016-08-27 11:46     发布者:潍坊广文中学

学习我校改革的思考与启示

文华初三 王瑞英

教育的本质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致力课程改革,创新育人模式,真正做到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长期以来,我们把教育的消费者锁定为家长,办家长满意的学校,成为我们办学的至高追求。因此,我们常常忽略了学生和教师的需求,结果学校“优质”了,家长满意了,学校的名声也大了,但却苦了学生和教师。 
而我校学习北京十一中所采取的改革,具体体现在分层教学、选课走班、取消行政班、设立学科教室、实施导师制、学生自主管理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上。通过学习,有以下体会:

一:立足于变,致力于改。

当今社会几乎每个人都善于抨击现行的教育,不管是否懂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想今天在做的每一位也在思考如何改变我们的学校教育,使其与教育的本质更接近一些,让我们不至于教得这么苦和累,让学生学得轻松点,自由发展。但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有太多的矛盾和无奈。我们在平时的思考中,或许也想到了一些,但很不系统,很不全面,更重要的是缺乏那种付诸行动的智慧和勇气。

从阅读关于北京改革的书籍来看,北京十一中的改革经验自然是不可照搬和复制,也没有必要千篇一律。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办学理念离教育的本质更接近。就要以尊重和满足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需求为目的,以提供丰富多彩可供选择的课程为起点,从价值选择到教学组织形式、从课程结构到管理制度、从教学方式方法到学校组织文化等进行全方位转变,努力构建新型育人模式,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学习十一学校的改革,就要学习这个改革的精髓。

而目前大多数学校的作法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有违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当然,改革会涉及到政府、学校、社会、家长等诸多方面,尽管改革的阻力肯定大,改革的过程会很艰难,但我认为我们首先要承认落后,立足于变,致力于改,尝试着向前迈岀一步。

能不能突破传统教育的模式框架,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育途径等方面进行内源性、结构性、系统性改革?这既考验我们的智慧,又考验我们的勇气。各个学校面临的情况虽然千差万别,改革不可照搬,但已经有先行者探路,探出了一条成功的路,那么考验我们的就是勇气,敢不敢走、愿不愿走这条路!必须走这条路。不敢走、不愿走的,迟早也要走,早走比晚走好!走这条路,就是向北京十一学校学习,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做题,无法回避。需要做的,也不仅仅是“点赞”。面对时代的急剧变化,我们必须肩负起时代责任,勇敢地迈开脚步,以壮士断腕之决心,以滴雨穿石之毅力,去推进教育改革,最大程度地释放学生活力、教师活力、教育活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改变,学校才能有改变。

二:教育的改革,最关键是观念的改变。

校长李希贵曾经讲过:在传统的学校里,教育的全部意义可能就是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可是,如果我们从教育的终极目标看,却应该是通过挖掘他的潜能,培育他们的人性,不断推进孩子们的社会化,让他们走向成熟,学会自我生存。

  早在19932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制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可以说,十一学校较好地实现了这一目标。

我校的思想观念和办学理念具有先进性,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他们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创造自己、实现自己,给每个学生装上自我成长的发动机;发现、唤醒和帮助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发现学生的潜能比发现学生的问题更加重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是学生的平台,并非老师展示自我的地方,减少讲听,增加说与做;诊断出问题与考出好的成绩同等重要,及时的反馈是调整教学的重要依据。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让人耳目一新。

学校的改革经验告诉我们,改革过程中最大的阻力其实是来自我们的内心。如果我们教育人首先觉得不能改,那再好的条件也不能让改变自然发生。实行选课走班,学生甚至家长的素质也得跟上。但绝对不是只要有钱就能办到的,特别是办学理念和观念是再多的钱也买不到的,这个道理我相信谁都明白。学生基础差点,我们可以降低门槛和要求。同时,学校的改革是不能把校长的意志强加给老师们,需要绝大多数教师转变观念,“想清楚了再改”。

三:课堂教学改革,最关键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我校的选课走班教学,我的理解是,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还是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从专业层面来讲,我觉得我们小学段需要学习借鉴的主要是“课堂改革”“课程改革” “教师转型”和“组织转型”。

课堂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基础。学校的转型是从走班制开始的,取消行政班,取消班主任,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胆量的,因为沿袭了几十年的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学生能否适应,教师能否适应,还有家长能否接受,这都是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课堂改革的本质有两点:一是让学生拥有自主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规划提前到了基础教育阶段。二是让教师都承担育人的责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班主任的权力和责任相对集中,实行走班制以后,所有的教师都要承担育人的责任。把选择权给了学生,师生关系就平等了(平等=求真),老师们真正地从学科教学走向了学科教育。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学校的课程改革依然处在探索阶段,为实现全面育人的价值,必须构建以培养“学生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的课程体系,这个体系包括课程的内涵、功能、结构、管理、教学和评价等内容。教师转型必须建立在观念更新上,即教师必须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教师转型是个痛苦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指挥棒掌握在教师的手中,实行课堂改革以后,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师就得要时刻准备应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一个人要对付几十人,即使教师的知识储存量再大,恐怕也是难以应付的,这就迫使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增加知识储备。深层次的还有“师道尊严”的问题,过去教师们的职业尊严来自于课堂上的侃侃而谈,可以自由自在地展示自己的个人魅力,如今讲台被“撤”掉,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新的权威如何树立,这也需要教师们认真应对。

 教师转型还体现在课堂的设置和教学的模式上。一个课堂里有两个老师、一个在台上讲,部分学生在听,一个在后面角落的办公桌前与几个学生轻声交流,还有几个学生在自己看书,既不听讲,也不发问。原来由传统的教室变成学科课堂,教师拥有自己的专门教室,但有时可能是两个教师共同拥有一个教室交叉授课,教师变成某间教室的主人了。当教师成为教室的主人后,教室的布置也就五花八门。

郑杰校长曾说过,教育也是服务行业。也许一时不能接受,但从为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是正确的。

 组织转型是服从于教师转型的必然结果,其核心本质是实现从“管理”到“领导”的转变,其组织形式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化转变。学校去行政化的提法已经说了许多年,但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弊端日益暴露出来。

 

对省级人民政府
履行教育职责情况
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