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相关文章

尊重生态,止于惟美

尊重时间,让美好行走在分秒之间

尊重自己,长成大家喜欢的样子

尊重差异,你的世界里会五彩斑斓

尊重规则,让教育生活更美好

课程改革,也许刚刚拉开帷幕

发布时间 : 2010-06-23 00:00     发布者:潍坊广文中学

 

课程改革,也许刚刚拉开帷幕
 
 
这样评价课程改革,绝非是否定我国从2001年开始试验、历经8年的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成效,更绝非否定老师们7年中在课堂教学、课程开发方面的探索,而只是想借此表达一种更为强烈的责任!
近期,市教育局转发了《时代变了但有些东西不能变》的文章和张新起书记的重要批示,在教育系统掀起了一股强烈的冲击波,引动了一个新的教育领域,那就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主张,课程改革也着力强调课程、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但回顾8年的课改路,我们在“生活教育”方面依然做得很不够。
16年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的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如石破天惊,引起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强烈震动。他们纷纷发表看法,采取对策,以极大的努力改变教育的失误。8年后,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改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课程评价办法等进行系列改革。8年来,我们着力进行教师发展、课程建设、课堂改革、亲子成长等方面的探索,构建起以“自主互助”为特征,以“学习型课堂”为核心的高效愉悦课堂,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主动学习的态度开始形成。探索出“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探索自主选择的教师培训模式,教师队伍的素质在不断提升。通过建立家长学校,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也有了很大转变。这围绕着学生发展所作的一切,似乎应该收获一个很好的结果。但事实上,我们越来越感到苦恼:现在的学生怎么了——
周一,我陪中央电视台“今日观察”栏目的三位记者在校史馆参观。恰逢大课间,门开着,学生便进来了。看到学生自主地进校史馆参观,我很高兴。但他们的表现让我汗颜:吵吵闹闹,上跑下跳,全然不顾他人的感受。在进入校史馆的几十名学生中,无一人静心参观内容,无一人主动向老师和客人问候。当我向崔书记说起这个情景时,崔书记讲起他近期处理的几个学生事件中学生的表现,更是让我目瞪口呆。
课改8年了,中日少年的较量已经进行了16年了,为什么还不见大的改观?孙云晓老师说,《较量》所反映出的问题,有的已经解决了,有的尚未解决,而有的更为严重。究其原因,根本的就在于学生的“生活教育”做得不够。
前些日子遇到一个家长朋友,自然谈到了孩子的发展。她说,“不能让孩子做家务,太耽误时间了!”何止这一个家长,不少父母对孩子常念叨的一句话就是,“只要你能学习好,别的什么都不用你做。”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导向之下,少年儿童的生存意识、实践能力、意志品格等方面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呈现出明显的缺陷。据天津对1500名中小学生的一项调查表明,51.9%的学生长期由父母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74.4%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福建省进行的中小学价值观状况调查,也显示出同样的问题,中小学价值观状况总体良好,而在诚实、勤劳俭朴、承受挫折、孝敬父母、主持公平正义、集体观念等品质方面,表现很差。没有生活体验,哪来感恩之心?生活在“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年代,哪有勤劳俭朴的意识?草原上的较量不仅仅是中日孩子之间的较量,也是两国成年人的较量,更是两国的教育在较量!
毕竟,我们是教育工作者。对于家长中普遍存在的重视学校教育、轻视生活教育的现象,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去引导,去矫正。开展“生活教育”,我们责无旁贷!
何为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具体主张。
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最关键地带。目前,我们没有系列的家庭生活教育课程,家长课程中没有关于生活教育的内容,这有待我们去开发,以引导家庭生活的改变。
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除课堂外,我们也缺少学生校园内其他生活的课程,如每日的入校课程、离校课程,这也有待于我们去探索,以实现校园生活教育的常态化。
此外,我们自身也还没有完全树立育人第一、德育为先的理念,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培养适应未来、敢于与日本等国进行较量的一代,需要我们尽快去改变。
从这些意义上说,我们做得还很不够。
所以说,课程改革才刚刚开始。
这是一份责任,这是一个挑战。
让我们担当这个责任,迎接这个挑战!
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成功

对省级人民政府
履行教育职责情况
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