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相关文章

尊重生态,止于惟美

尊重时间,让美好行走在分秒之间

尊重自己,长成大家喜欢的样子

尊重差异,你的世界里会五彩斑斓

尊重规则,让教育生活更美好

教师该在何时出手

发布时间 : 2011-01-05 00:00     发布者:潍坊广文中学

理想的课堂,应该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准老师讲,或者只准老师讲10分钟,都没有科学依据。好的课堂,一定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合融”的课堂。在陪同香港专家听课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广文中学的“合融”课堂。解读这样的课堂,有助于我们明了,课堂上教师该在何时“出手”?又该怎样“出手”?

 20101214下午第1节,刘雅琴老师在初三(4)班执教新授课“圆的位置关系”。教师导入新课后,学生进入了自学和讨论阶段,陆续地,黑板上呈现出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以及其他小组的同学对学习成果中的错误进行的订正。15分钟后,各个小组开始了最精彩的课堂展示。刘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出现不同答案的题目进行讨论,逐步理清了正确答案。一般的老师,有了正确答案后这个环节就会停止,但刘老师此时却“出手”了:出现问题的学生错在哪里?错误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找到错误和问题后,刘老师接着引导学生在学案中寻找相同知识点的其他题目,通过解决同类题目,使学生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课堂上教师该在何时“出手”,体现着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折射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之前,是绝对“不能出手”的,此时出手,必然让学生产生依赖。展示过程中,小组之间能解决的问题,也尽量“不要出手”。当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当需要拓展相关知识、当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升华时,教师一定要“出手”。当然,这里的“出手”,也并非教师包揽一切,而是对学生进行启迪、质疑、设问。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课堂,才是好课堂。这样的“出手”,就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引导了思维的深化,升华了思维的结果。在刘老师的课堂上,就经常出现这样的话语:“还有什么问题吗?”“你还想告诉大家什么?”“如果我改变一下这个图形,会发生什么变化?”等等。学生没有问题时,老师质疑;学生看似明了时,不断追问;学生讨论结束后,引导总结。老师“出手”在恰当之处,给了学生最大的空间;又因着教师的“出手”,使课堂紧紧围绕目标推进。

 当日曹文霞老师在初二(7)班执教的“勾股定理习题课”,也让我们看到了老师“出手”的恰到好处。课前,曹老师已经对学生所做的习题进行批阅,哪个题目有问题、哪些学生有问题,曹老师非常清楚。上课后,老师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了错题较少的题目。对于错题比较集中的,先让“有问题的学生”分析出错原因,然后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同学的展示,在全班解决共性问题。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曹老师问得最多的话就是:为什么?还有别的方法吗?谁还有更好的办法?引导,引导,一直在引导。在老师不断地启迪、引导、设问的过程中,不仅解决了习题本身的问题,而且通过变式训练使这部分知识得到了彻底巩固。

 这样的课堂,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合融”的课堂。课堂上只见学生,因为课堂始终围绕学生的问题进行;“不见”老师,因为老师完全服务于学生问题的解决,或者引导学生把问题深化。老师“出手”得没有痕迹,非常自然。听课者感觉课堂一气呵成,老师不是秀自己,而是为“秀学生”服务。

 这样的课堂,才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好课堂。

对省级人民政府
履行教育职责情况
满意度调查